5.10.2005

News @ 網路+電視+手機=新媒體大浪潮


你可以想像,在網路的電視轉播上,你可以遙控棒球場上三十部攝影機,隨著你的指令來轉播?這不是夢想而是事實,台灣年代電通董事長邱復生和日本軟體銀行合作的新技術,就在四月八日實況轉播了「西武松阪大輔完投勝」的畫面,全世界都看得到。不只網路電視,更多的新媒體運用,正以新的商業模式和互動式技術,改寫著你的消費生活版圖……
四月八日,日本時間下午六點,日本職棒西武隊當家投手松阪大輔登板主投,對手是已改名為「軟體銀行金鷹」隊(Softbank Hawks)的前大榮隊陣容,一如去年雅典奧運徹底封鎖中華隊的打擊火力,一直壓制對手的打擊表現,「松阪完投勝」,網友們一邊在網路聊天室興奮地討論,一邊點選眼前電腦螢幕上松阪大輔的特寫鏡頭畫面,這是日本軟體銀行投資的「雅虎寬頻」(Yahoo!BB)推出的新服務「寬頻網路職棒轉播」,在台灣看到的試播畫面。
為了達到互動的效果,身兼球隊老闆和轉播業者的軟體銀行,在福岡軟體銀行金鷹隊主場內,架設了三十台連接電腦伺服器的監視器,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觀看任何一台攝影機,為你「隨選轉播」。在網頁內,網友只要點選計分表,就會連接到比賽資料庫,幫助網友掌握上場球員的紀錄。此外,在球賽進行時,還會不定時舉辦類似「今年金鷹隊在一百場賽事中,能拿到幾勝?」的線上投票,讓原本靜態看電視的模式,變成具有互動樂趣的交流經驗。三月二十六號正式開放服務後,平均每場有一萬名網友上網觀戰。「這是IT業界為日本職棒帶來的新思維,」包括NHK等數家日本重要媒體如斯評論。
打造新媒體帝國
去年年中,投資日本雅虎有成的軟體銀行、以電子零售業而聞名的「樂天」(Rakuten)、以及經營綜合網站的「Livedoor」三家新興網路科技業者,積極介入動盪的日本職棒,意圖購買經營不善的大榮隊及歐力士隊,引發所謂「仙台爭奪戰」事件。當時外界不解,網路公司幹嘛買職棒球隊?不少人單純解讀是為了建立品牌,拉近與年輕族群的距離,但直到「雅虎寬頻」推出轉播服務,所有謎底才解開:這幾家公司不僅要爭奪「網路之王」的地位,更期待打造出下一個「新媒體」帝國。
「傳統的電信、大眾傳播媒體與資訊產業的媒體匯流(convergence)趨勢已經談了很多年,不過以前受限頻寬,媒體跟電信業很難搭上線,現在頻寬不再是問題,自然會促成新的整合,產生新的媒體經驗,」政大新聞系副教授方念萱指出。網路服務業者(ISP),可以透過電腦網路提供廣播電視等軟體節目,有線電視業者亦可挾其大量的線路頻寬,對有線電視用戶提供數據通信服務,當然網路業者也可以透過串流技術,將大眾媒體的內容進行轉化。
美國科技市調公司IDC新近公布的「電信通訊業之二○○五年十大趨勢預測」指出,今年全球電訊市場將是繼續轉型的一年,「整合式」(converging) 網路概念,可望在電信業者、企業及一般消費用戶市場愈來愈能感受其效益後,更獲肯定與接受。
來自三方力量,正試圖從不同角度,推擠出新的事業版圖——無線及有線電視台,將傳輸訊號由類比轉為數位,提供畫質更佳、頻道更多、任意隨選的服務,並積極將收視區域由室內延伸至戶外。第二股力量來自手機業者,看好科技行動化,推出用手機看電視的構想。而日本「雅虎寬頻」則是代表另一股新勢力,透過網路串流的技術,播送節目內容。但不論形式為何,「互動」及「行動」都是構成未來新媒體的必要元素。
三方角力拼未來
美國一項名為TiVo的數位視訊錄製服務,產品操作簡易,而且可程式化設定錄製節目,短短數年就大幅改變美國觀眾看電視的習慣。台灣雖然遲至去年才大力推動數位電視,但普及的速度還算令人滿意。「年底要破百萬台!」今年四月初,包括台視、中視、華視、民視及公視五家無線電視台總經理難得齊聚一堂,喊出高目標願景,五家電視台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為根據台灣數位電視委員會的統計,截至三月底,機上盒出貨總數達四十四萬八千多台。身兼中華華民國電視學會理事長和台視總經理的鄭優因此在記者會上表示,而觀眾期待的多媒體家用平台服務,將在今年六、七月開跑,到時氣象、路況、節目資訊等都可以隨時下載。未來甚至可以透過電視訂披薩、玩電視遊戲,更豐富民眾的生活。
傳統電視「數位化」帶來最大的改變,在於受到頻道數量的增加,以及內容形式多元化的影響,原本一對多、一次性播出的「廣播」(broadcasting)型態,會被更區隔化(segment)、更觀眾導向(customer-centric),多次播出、多樣再製的模式取代。「這意味著,未來節目必須更考慮到觀眾欣賞節目的情境,」方念萱提醒。
研究機構Deloitte的一份研究報告《Technology、Media & Telecom:Predictions, 2005》指出,在這新一波的整合潮中,電信業者將十足地扮演最關鍵的力量,如果傳統電視台等業者不能重新定義及掌握觀眾的需求,極可能在這場新的戰爭中失去優勢地位。解決之道在於發展新的服務流程,以便尋找新的媒體通路及產品,「從手機的保護螢幕到電腦遊戲、甚至是主題公園的規劃,都應該是在考慮的範圍,」Deloitte報告建議。
垂直整合到水平結盟
「最近不是一直有人提出台視、華視要釋股的構想,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引入電信或是其他資源的力量。你看,不管是中華電信還是台灣大哥大,隨便一家的營收,是我們四家無線電視台的好幾倍,」民視企劃部經理陳正修解釋:「講得白一點,有些同業連本業都做得很吃力,哪有多餘的力氣發展新事業?」過去電視台總是以「內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的角度思考,「現在我們嘗試轉變為『內容整合者』(content aggregator)』,」陳正修以民視為例,戲劇節目就會跟一些縣市政府合作,協助推廣在地旅遊,林林總總累積起來,「業外的收益不輸給傳統的廣告收益。」假設可以開發出一款與電視容結合的遊戲,一人月費收兩百元,有一萬人付費,所創造的營收跟目前一檔連續劇一天廣告金額差不多。 陳正修認為,依不同服務內容劃分為不同的產業,再分別制定其管制措施的傳統觀念,應該重新用「數位資訊傳播服務」的角度來理解,「不管是媒體背景還是電信背景,未來新媒體是以核心專長為概念,呈放射狀的結構,而不是目前看到的垂直整合模式。」以手機為基礎的行動電視,是民視及其他電視台也寄予厚望的機會。
節目帶著走
以積極推動電訊服務的南韓為例,SK電訊集團已表示將在今年五月正式推出透過衛星鏈結模式的行動電視服務,一個月收費十二塊美金,消費者一共能收看十二個影音頻道。目前在韓國共有十二家手機廠商參與行動電視業務。韓國樂金電子(LG)執行長金雙秀來台訪問時便表示,目前3G手機的視迅已經可以達到一秒傳遞三十格畫面的傳送標準,用戶不需擔心訊號品質的問題。
不過數位行動電視這項新興的業務仍避免不了一場科技的規格戰。這場規格戰一方主角是以歐洲市場為基礎,由芬蘭諾基亞領軍的DVB-H(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for Handset),今年三月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進行一項行動電視服務用戶試驗,合作業者包括手機製造、網路系統、電視服務、寬頻提供等,預期試驗至二○○五年六月,之後推廣再應用於各式智慧型手機上。另一方則是以南韓企業為主力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強調在交通工具等時速一百五十公里以上的移動環境下,仍可提供數位電視及新聞、股市等各種內容,也確定五月開始推出服務。在台灣,目前傾向採用DVB-H的規格。
重新定義客戶關係
生產光碟片為主力,但事業涵蓋多媒體業務的中環,就跟諾基亞合作,籌組「行動電視策略聯盟」,並邀集包括中華電信及華視加入。中環通訊部副總經理石佳相表示,目前主要重點不在於技術架構,而在於營運模式的釐清確認,「我們希望能在六月底前,徵求到五百位實驗者,以便了解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以及找出可能收費的模式。」
同樣是做電視出身,但創辦TVBS及年代電視台的年代電通董事長邱復生,看到的卻是另外一條路。他指出,在寬頻網路上,人人除了是觀眾,更可以是主持人、製作人,「一種新的顧客關係正在產生,」邱復生指出,因為互動的頻率提高,不僅是過去模糊的觀眾面貌漸漸清楚,使得內容節目更有針對性外,使用者互動所留下的訊息,本身就會成為「有趣的內容」,也就是可轉化為生意的統計數字和使用分析。
事實上,「雅虎寬頻」轉播日本職棒所採用的技術,就是由邱復生投資的年代電通所開發的「I' m TV」互動平台。邱復生回憶,和軟體銀行的合作,從接觸到完成,時間只有二個月。「他們是我們接觸的合作對象中,最有想像力的一家公司。」負責此項專案的「軟體銀行寬頻」(SoftBank BB)專案經理盆子原洋一(Youichi Bonkohara)就表示,像是加入「聊天室」功能的轉播,就是一個令人很興奮的服務,對於想要提供影像服務(video services)的電信業者而言,寬頻付費電視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該技術也可以被有線電視業者用來增加其頻寬利用效率(bandwidth efficiency),「但重點是必須要有原生於技術特點的內容,而且要有不同於傳統觀看經驗的樂趣,觀眾才願意付費,」盆子原洋一表示,但由於目前還算是觀察階段,因此只要是「雅虎寬頻」的使用者,就可以免費使用。在網頁中已經規劃可置入廣告的版面,配合線上投票的機制,也預期將會創造出新的營收模式。
「最大的突破就是我們不再用技術的觀點,討論媒體匯流的趨勢,而是從商品的角度,分析營運的模式,」邱復生指出,除了線上職棒轉播,年代也與日本知名綜藝節目主持人久米宏、青春偶像松浦亞彌的新節目合作,透過網路連線日本、韓國、台灣及泰國,即時的問答交流,為日本收視戶帶來文化差異的趣味。
傳統電視機也好,手機也罷,當然用電腦也不錯,硬體看來單純,但背後交織的複雜網路及想像,將會許你一個更多彩多姿的未來——當然,也是一個無窮商機的開始!
(數位時代雙週 10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