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2005

人物專訪 @ 統一集團未來接班人羅智先

食品龍頭——統一企業近幾年「改頭換面」大膽出擊,變革背後的有力推手,就是升任執行副總一年半的羅智先。身為統一的準接班人,羅智先想把統一帶到什麼境界?去年三月,統一企業買下光泉集團轉投資的萊爾富便利商店;同年十二月,統一企業高階主管大異動。這一連串的動作,都有統一企業準接班人——執行副總羅智先著墨的痕跡。 羅智先,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的女婿,這樣的身分,讓他在躍上接班檯面時,外界對他的矚目中,多了一分質疑。羅智先如何看待自己的特殊身分?又如何布局統一,以因應未來國際化市場大戰?他一方面大刀闊斧進行組織調整,一方面加速處理統一轉投資事業,力圖讓過去保守的統一企業,呈現截然不同於以往的面貌。一月二十一日,羅智先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特別強調,統一必須掌握制高點,唯有如此,才能決定如何發牌、出牌。以下是專訪摘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統一企業集團近幾年做了很多「企業買賣」的動作,包括二○○三年出售萬通銀行給中信金控、去年買下光泉事業三○%以上股權;同時,統一證券也有意出售。統一集團這一連串的切割動作,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羅智先答(以下簡稱答):這(買賣)動作早就該做,現在做是正常的,應該加快去做。放眼國際,沒有一家公司十年前的組合與十年後一樣,否則這公司一定出問題。環境在變,必須跟著變。 過去十年對統一很寶貝的東西,現在可能價值不像十年前那麼高,這時候一定有進有出。例如金融產業,以前不僅統一視為寶貝,每個大集團都視為寶貝,但今天我們會思考,與其做這些事情,是不是有別的更好機會去發揮?勢必要有所取捨。 有時,其實不見得是老闆要賣,而是老闆在做「一個處理」,原因是這個有機體(指被賣的企業)在社會活動裡的定位產生變化,不去處理就無法生存。 對經營管理者來講,最大挑戰在於,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中必須做決定。有時即使是壞的決定,也必須去做,因為你不能沒有決定。我們並不是追求一個最好的決策,只是一直在避免做一個比較不好的決策。 問:這樣講會不會有點消極? 答:不是消極!十年前統一要想的事情、做的決策,與十年後相比有很大不同。今天做一個決策,須想到統一是營收二千五百億元、將近八萬名員工的集團,社會責任很大,必須考量更多。 大企業怕決策錯誤,倒不怕慢。如果趨勢在對的方向,大企業永遠有足夠資源迎頭趕上,但重點是大企業必須求整個架構很安全。大企業到了一個程度,不是在比誰的速度快或決策好,而是比誰犯的錯少。哪個企業犯的錯誤較少,就代表整體競爭力,成功機會就大。大企業錯過一、兩個機會沒什麼了不起,永遠有機會在未來新的領域扳回一城。但絕不能犯上一個致命的決策錯誤。 十年前甚至二、三十年前,我們也許不必去想那麼多,因為輸贏不大,很容易下決策。中小企業有彈性,因為輸了無所謂,頂多三、五個人各自回到原點從頭再來,但一個幾萬人的企業不能有這種心情,那是很危險的。企業到一個規模,社會責任就變成天職,必須承擔。 把自己變得很沒有感情 降低決策風險問:以你的經驗,你如何降低決策風險? 答:我們現在一直訓練自己變得很沒有感情。唯有如此才能很客觀,但這對人性來講幾乎不可能,這就是為什麼公司需要機制、在決策過程中需要很多步驟,藉著不同機制來緩和感情的因素。決策者必須把感情因素降到最低,否則有時就會當局者迷。這是對人性的最大考驗。 當然最後還是要有決策,「決定不要」也是一種決策,總之,必須要有一個動作。「再研究看看」就是沒有決策。沒有決策,在大公司裡是會有很多的消耗。 做決策很困難,能做到對的決策,就是了不起。但不能沒有決策,有時即使是一個錯的決策,你也得做。 問:這是你在統一企業十九年來很深的感觸? 答:對。企業經營就像打仗,每個時間點都必須有決策,千萬軍馬不能耗在那裡,即使錯的路也要走。有時候錯的決策經過努力,可以硬把它變成對的;因為大企業有足夠力量去扭轉這個產業。 二十年前統一開發一個新產品,即使產品是錯的,統一有足夠的力量讓它變成社會顯流。但現在已不太容易,因為整個社會的分母已經大了,消費者資訊越來越清楚,社會的多元化讓統一的影響力越來越小,這些產品也就越來越吃力。 我常在內部提醒,過去的成功很多都是歷史的偶然,若把它當成未來的必然,就要吃大虧;幸運不會永遠降臨在你身邊。好運會很平均地降臨在每個人、每間公司身上。但是,當好運來時,要有能力去抓住好運。 不要發生讓人「意外」的事 平平淡淡代表最好問:做決策很難,做對的決策更難。在你的工作經驗裡,你有什麼至今印象深刻的決策經驗? 答:(想了五秒)我不敢講決策都正如我期望,但有一點對自己還算有自信:我對事情的判斷力還滿能掌握,判斷力會影響決策。我不覺得我過去做了什麼很大的決策。 我的觀念裡,統一這麼大的一個企業,最好不要發生讓人「意外」的事,每天平平淡淡代表最好。如果一個企業常有surprise出現,代表企業機制有問題,才會讓事情的發展演變超過掌握,出現意外。問:但如果一件事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好,不是很好嗎? 答:也不好!因為意外的好,本質上代表很多事情沒有掌握住,只是運氣好,所以變成意外的好,不值得高興。事情好壞本質上並不重要,所有事情若能掌握,就能適度管理。 以前我們高董事長對於很多部門業績意外的好,從沒有高興過,反而擔心這個主管問題很大,因為你怎會讓情況變得那麼好?很可能是,當你好的時候,別人比你好上幾百倍,只是你不知道。相對來講,你也不好。 去年人事大調整 只是怕落入「帕金森定律」問:去年十二月,統一企業人事大調整,十九個主管大調動,至少三位主管屆齡退休。算不算是一種不帶感情、或是降低感情成分的決策? 答:這其實沒有那麼高的學問,而是很現實的因素。現在環境變化很大。之前大陸與東協成立的自由貿易區「十加一」,將來大亞洲經濟圈會變成一體。 按照時間表,二○一○年至少有些東西就實現了。例如現在泰國與中國談自由貿易區,今年七月一日開始,很多產品就變成零關稅,衝擊很大。 統一以現有組織,不可能應付這麼大的變化,因此我們考慮未來十年統一的定位,進行組織調整,沒想到外界把它看得那麼嚴重。組織運作中間有很多磨合調適,要看到成績可能要等三、五年,但三、五年以後(再調適)可能來不及了。大企業最受批評的,就是變成帕金森定律(編按:Parkinson's Law,科層官僚擴充部門、開發非必要的工作流程,增加新職位,以進一步擴大權威,導致組織效率低落與浪費),人越來越多。公司越大,「組織鬆垮」程度就越大,就像人到一定年紀體重增加,要設法把肥肉去掉。如果十個人的工作,五個人就可以做好,是不是將來就慢慢、不要惡意地,讓這單位變成五個人? 我們希望藉這些制度提醒每一個人,如何在組織產生最大價值,才能得到尊敬。我們不希望提到每一個人的時候,馬上想到「喔,他呀!他是誰的什麼人。」這代表你在組織可能因為關係才得到位置。我們希望提到某人時,是稱讚其工作表現,這代表價值被提升、可以得到尊敬。 問:組織調整後,你期待新的組織達到什麼能耐? 答:以前我們組織是以行政劃分,因為台灣的市場就那麼小,要達到經濟規模,必須把不同屬性的單位部門拼湊一起。 現在,我們看的是亞洲三十億人口的市場,統一只會有兩個選擇,一是要的業務,一是不要的業務。要的業務就一定要把它做到很好,不要的業務,一分錢、一分鐘時間都不應該花在這上面。將來,統一不會去做一個產品,我們是做一個產業。我們要去思考,每一個產品在這產業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過去,常常是市場流行什麼,我們就推一個產品出來,這種東西都撐不久。一定要從整個產業的角度去思考,讓每個產品在產業裡發揮其功能。有高價位的、有平價的,高價和平價的產品各應該進什麼樣的通路?該怎麼操作?這樣做,才能慢慢塑造產業地位,有了產業地位,營業額、利潤自己會找上你。 很多東西,我們過去會想,台灣市場太小,不會好發揮;但現在是一個三十億人口的市場,你要怎麼規畫?那就沒有所謂小的市場。 問:你希望在統一企業,大家對一個人的印象是,他表現很棒,而不是他是誰的親戚朋友。你是高清愿董事長的女婿,對你來講,應該也是同樣的道理吧? 答:這是外面的認為,我從來沒有這種感覺,憑良心講,很多感覺是外面認為我有這種感覺,我從來沒有這種感覺。因為如果我有那種感覺的話,我想我一天都待不下去。我怎麼去做事情嘛(皺眉頭!)。你可以騙天下人,但騙不了你自己,如果你自己有那種感覺的話,你沒辦法再做事。 問:你覺得自己從高董事長身上學到最多的是什麼? 答:他很公平。他每天言行都是一些signal(散發一種訊息),每個人的理解會有很大不同。學到什麼?我自己的感受是,很難具體的講出來,但你每天言行都在做這件事情。比方說誠信、惜福,這些基本觀念,不見得能夠容易講出來,但很多的成功都是很多點點滴滴累積出來。爆發性、很炫麗的東西,不見得能持久。 問:未來十年,你希望統一是什麼樣子?你也提出一些很嚇人的數字,比如說,二○一七年要成長到四兆二千億元營收,或者,成長達六十倍…… 答:嚇不嚇人很難講。有時,是數字跑過來找你。我們一直在強調產業地位的問題,有產業地位時,很多數字會自己跑過來。統一已是台灣最大食品集團,把大陸加進來,可算是大中華地區最大的食品集團。 然而「大」是相對基礎,客觀環境也在大,我們希望更大。今天談亞洲經濟區,談的是未來三十億人口市場,大概是全世界人口的一半。如果說統一在這市場,真的做到像今天在台灣、大陸的地位,那個數字嚇不嚇人? 提出數字只是給大家一個感覺,因為數字最明確,如果讓公司上上下下很清楚,這是有機會去達成的一個目標,會有心情去試試看。我也沒把握一定可以做到。但我覺得,我們規畫的路,到了那個階段,很有可能做到。 問:你要規畫的路是什麼?怎麼達到目標? 答:我希望未來三到五年成為亞洲最大食品集團(編按:指在目前已設有據點的亞洲國家中,都要做到最大,不含日本、韓國)。如果真能做到,剩下就是水漲船高,隨各國經濟發展慢慢成長。 亞洲各國骨架布局完整 是統一成為「亞洲最大」的利基問:相對於其它同業,你們要成為亞洲最大食品集團的利基是什麼?答:統一在十加一的布局裡面是最完整的,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有辦公室,菲律賓、泰國、印尼、越南都有據點,我們在十加一的骨頭都已經齊備。這是花了十年時間布建的,有了雛形之後我們再加持一下,肉就會長得快。 如果把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的平台連結,就像一條高速公路,中國大陸產品可以賣到越南、印尼,印尼產品賣到泰國、泰國產品賣到越南,光想這個就想不完了。這雖然牽涉組織能力、資訊系統、人員素質問題,但做了以後,可能將來貿易的業務會比統一自家的產品還精彩,因為全天下的財就在這個平台上面轉。 問:所以,你對於國際貿易的寄望比製造還高? 答:天下最大的業務,一定是貿易而非製造。為什麼零售業營業額比製造業大?因為零售業基本上也是在做一個貿易。這一塊將來很精彩,而且統一很適合做,因為統一在中國大陸有三百多個營業所,等於馬上有三百多個分公司。 問:二○○三年七月升任執行副總後,你曾說如果三年內沒有看到成績,不做也罷。現在,你覺得你的成績在哪裡? 答:成績是想要到達的產業地位,如果三年內沒有達到那個地位,想做也是大勢已去。我沒有比別人聰明,看到趨勢的人很多,位子只有一個,有人坐到那位子,其他人就再見了,你想發揮也無從發揮。 問:你前面不是說,大企業決策不怕慢,這不是有些矛盾了? 答:應該這麼說,我們有相當把握,不會讓那種事情發生(沒有占到市場領先地位)。若不幸到那地步,整個組織已經沒有活力了,因為制高點已經沒有了。制高點很重要,有制高點,才能決定如何發牌、出牌,如果沒有制高點,只有接受的成分,有時候也滿悲哀的! 我至今還記得在美國讀書時,一位教授說的一句話:永遠要記得,你的競爭者至少跟你一樣聰明能幹,剩下的就看你的氣勢和你的盤。 很多人都是英雄好漢,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菜沒有米,就是做不出飯來。我們沒有那麼了不起,統一是我們的氣勢和盤。因為統一這個招牌,讓我們了不起。我們也有責任,讓這個招牌變得更了不起,不然,有一天我們會起不了! (採訪/李采洪、守寍寍 整理/守寍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