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2005

People @ 郭台強帶領正崴起飛,十年營收成長一六○倍

郭家兄弟「各自登山,各自努力」。每一年,郭家兄弟都會創造不同的驚喜故事。哥哥郭台銘與小弟郭台成攜手的鴻海霸業,讓敵手膽寒,大弟郭台強帶領正崴高成長,還成為兩岸的橋梁。今年的新明星,換郭台強。

十一月十日,鴻海精密代替子公司公告,以三億五千萬元的資金,取得因為掏空疑雲而重挫的建漢科技一一%的股權。鴻海的一紙公告,讓原本股價跌跌不休的建漢,截至十一月十四日,天天漲停板。這就是鴻海的威力。鴻海,更讓建漢老闆陳漢清公開喊話,歡迎鴻海介入建漢經營。

即將邁入耶誕節旺季的電子業,今年的贏家依舊是鴻海。鴻海今年前三季的營收成長,較去年同期多出了一五五○億元!更令人驚訝的是,今年全體上市上櫃公司前三季的營收成長,也不過八千三百億元。換句話說今年前三季,光是鴻海一家公司的營收成長,就占全國上市櫃公司成長金額的一八.六%!

鴻海,年年創造了新驚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今年擠下了經營之神王永慶,成為台灣首富;他旗下的手機事業 富士康國際控股(FIH),二月在香港上市後一鳴驚人,以每股港幣三.八八元掛牌,截至十一月十四日,股價已高掛港幣八.九五元,漲幅達二.三倍!郭台銘的小弟郭台成,負責領軍散熱模組與鎂鋁合金事業的鴻準,營收、獲利迭創新高,股價更高掛一五○元價位,是台股今年最強勢的股票之一。

比鴻海 「正崴還要十分之九的努力」

郭家三兄弟,今年另一個耀眼人物非郭台強莫屬。郭台銘的大弟郭台強,卸下鴻海總經理一職後,不僅在正崴精密另創高峰,搶下今年最熱門的iPod與Xbox零組件訂單;身兼工商建研會理事長的他,更成為兩岸商界溝通的最佳橋梁。

龍兄虎弟,可以這樣形容郭家三兄弟。他們的事業版圖,更橫跨各項產品製造,幾乎可以說,全世界每天都有人跟鴻海產品親密接觸。

今年,泛鴻海家族躍上舞台的主角是郭台強。見過郭台強,很難不被他的笑容吸引。郭台強見人總是笑咪咪的,笑得眼角、嘴角都微微往上彎。除了身材與哥哥郭台銘一樣高大英挺、臉孔有幾分神似,他那溫和的模樣與郭台銘的霸氣,大相逕庭。

五十二歲的郭台強,面色紅潤,臉上幾乎找不到歲月痕跡,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誇他保養得好,他笑得眉眼更彎,整個人給人親切舒服的感覺。

當被問及與郭台銘有何不同時,郭台強顯然對這個問題有點敏感。但他很坦然:「看怎麼比,如果跟鴻海比,這個壓力很大,他很卓越,我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比他成功!」他舉例,鴻海年營收超過六千億元;而正崴集團加起來只有四、五百億元,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如果說現在是十分之一的成功,那我還有十分之九的努力空間。」

看大哥 「郭台銘是一生最大的貴人」

對於哥哥的鴻海霸業,郭台強尊重也敬畏。他說:「我不敢跟他比!」正崴是鴻海集團庇蔭的一部分,不論是經驗、技術、用人,或是策略的訂定,都來自於他當年在鴻海的學習。

郭台強不假思索地說:「哥哥郭台銘,是一生最大的貴人。」因為,「他給我空間,讓我有機會來正崴扛起責任,這是對我的肯定。」

以世俗文憑至上的觀念來看,郭家三兄弟學歷都不高。科技業界都知道,郭台銘曾經報考某名校的EMBA,後來因為時間太忙沒有去面試。自稱不大會念書的郭台強,卻是三兄弟裡學歷最高的。

郭台強,他高中念建國中學補校,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先去當兵再重考,錄取中興法律系(夜間部)。當時郭家家境不好,他半工半讀念完大學後,一度想去考律師執照,但考慮自己成績不是很好,就算了。他自我解嘲說:「書不大會念,就只好去做事了。」誰也沒料到,郭家三兄弟雖然都不大會念書,卻創辦如今的泛鴻海王國。

郭台銘一九七四年創立鴻海,郭台強一九七七年進鴻海工作。當年才二十二歲的他跟著郭台銘,到後來出任鴻海總經理,可說與鴻海一同成長茁壯。回想昔日的鴻海歲月,郭台強說:「惟有認真努力,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只要努力執著,深耕下去,一定會有結果。」

正崴科技是郭台銘的高中同學方正創辦,方正也是創辦鴻海的「黃埔第一期」。一九八九年正崴成立後,在十二年前增資,郭台強進入正崴執掌大權。近年來,正崴迅速發展,集團旗下還有崴強、達智、維熹等公司。離開鴻海,郭台強逐漸走出自己的路。

不僅如此,郭台強去年七月接任工商建研會理事長後,大力推動兩岸三通,今年春節包機就是他穿梭兩岸促成,其後連宋接連訪問大陸,也都是郭台強在背後協助。成為兩岸重要橋梁,更是郭台強人生的重大成就。

「郭台強是個重情義的人。」與郭台強相交十年的好友透露,郭台強對錢一點也不吝嗇,朋友有難跟他開口,他都盡力幫忙。像有位朋友的家人生病急用錢來找他,他二話不說就掏錢幫忙。

很自律 「到大陸出差習慣坐經濟艙」

對別人慷慨,但郭台強生活方面卻很節儉,一如他的哥哥與弟弟。現在雖然貴為集團董事長,但是到大陸的短程出差,他還是習慣坐經濟艙;平常中午,更只要一個排骨便當就解決,有時他還喜歡去吃路邊攤,一碗雞肉飯就能滿足他的胃。

郭台強篤信佛教,平常有空喜歡念《金剛經》。在每家公司都設有佛堂,供員工禮佛使用,可說是虔誠的佛教徒。有趣的是,正崴公司擺佛堂,鴻海工廠則是設土地公廟。

至於管理風格,鴻海集團是出了名的鐵腕治軍。郭台強又如何?據透露,郭台強雖然為人親切溫和,但在管理方面,同樣一點也不馬虎。

一位主管表示,郭台強對績效要求相當嚴格,如果未能達到績效,他會不假辭色指責相關主管。「不需要罵人,光是他說話臉色嚴肅,我們就皮皮剉了!」儘管要求嚴格,但郭台強卻不吝於獎賞員工,只要績效達到要求,獎金少不了。

很慷慨 「再捐五十萬滿足員工小孩」

五月一日,正崴的員工健行活動可看到郭台強的魅力。現場安排了摸彩活動,當天有數十個上萬元紅包,其中有個小孩上台摸彩,卻沒有摸到自己父親,郭台強見狀,立即再捐出十個五萬元紅包,讓大家樂翻天。

「郭台強像偶像明星一樣,在公司裡,擁有很多粉絲!」正崴高層主管透露。每次員工健行活動,大家都搶著跟郭台強合照,簡直把他當偶像一樣。

投資方面,據熟悉郭台強的人透露,這些年來,找郭台強合作的人相當多,但是「郭台強血液中流著會做生意的因子」。有哪些生意可以合作,哪些不能做,郭台強聽過後往往可立刻做出判斷。即使有些生意一定會賺錢,但是他也不會心動。郭台強認為,這些領域雖然會賺,但是他不做外行的事,堅守本業、不貪心是他做生意的原則。

對於媒體揣測郭台銘可能會讓女兒郭曉玲接班,郭台強斬釘截鐵地說:「不可能!因為他(指郭台銘)已經決定,未來要交由專業經理人去做。」「他是說到做到的人,他有他的智慧,大家不必擔心這個問題,因為鴻海是大眾的企業,不是郭氏企業。」郭台強這樣說。

看接班 「對小孩或企業都不公平」

將來的正崴,郭台強也反對由子女接班。擁有兩個寶貝女兒和一個愛子的他,大女兒二十三歲正在美國念書;二女兒高中畢業;兒子才十二歲,目前在美國就學。

對於企業接班,郭台強的想法是:「小孩有小孩的想法,要求他們接班,不論對他們或是對企業本身都是不公平的。更何況公司需要掌舵的人,沒辦法等他長大。」

郭台強有可能重回鴻海嗎?他說:「我好不容易出來,不要再讓我回去了吧!」顯然他對於自立門戶,已有相當信心。

外界解讀郭台銘很霸氣,郭台強則認為,「所謂霸氣其實是信心問題,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小的目標如果達成,就會訂大的目標;大目標達成後,就會有大成就;有了大成就之後,就會有信心,形成良性循環,這就是霸氣的由來。」

一連串良性循環,造就了鴻海帝國今日的霸業,更創造泛鴻海家族紅遍兩岸三地的成就。郭家三兄弟,誰與爭鋒?

小檔案/

泛鴻海總市值破兆

鴻海集團:1兆987億元

公司 市值*(億元)

鴻海 (上市) 6592.16/廣宇 (上市) 157.03/鴻準 (上市) 854.39/首利 (上市) 49.13 /英群 (上市) 45.36 /群創 (興櫃) 590.10/富士康國際 2699.05

(香港上市)

正崴集團:361億元*

公司 市值**(億元)

正崴 (上市) 319.68/崴強 (興櫃) 41.40/達智 (未上市) 資本額 5.00/維熹 (未上市) 資本額 5.89

*正崴+崴強

** 市值以11月14日成交價計算


@今週刊

Business @ 打造一塊賺錢的招牌

去年十月,波士頓的紅襪棒球隊,終於拿下了自一九一八年以來,睽違已久的美國職棒大聯盟總冠軍,紅襪隊打破著名輸球魔咒的新聞紅極一時。

不只在新聞媒體上火紅,紅襪隊的實質成績也很亮眼。雖然紅襪隊的票價是大聯盟中最高的,但是在波士頓主場球場的比賽,至今已經連續二百二十場,座位全數賣出。得到冠軍之後,紅襪隊販售周邊商品的營收總額,更飆升為大聯盟中的第一名,去年全年總共賣出了一億三千萬美元的商品,今年則僅次於洋基隊,排名大聯盟裡的第二名,到九月底為止,紅襪隊周邊商品的營收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成績。

華頓商學院Knowledge@Wharton網路週刊指出,紅襪隊的品牌近來不斷擊出全壘打,是因為三年前才買下球隊的新經營團隊,用心打造這塊招牌。

Knowledge@Wharton分析,紅襪隊八十六年來對於冠軍的追求,無數次的奮戰最終都以失敗收場,一方面增添了魔咒的故事性,另一方面不斷賣給球迷希望,好像在下一場的比賽中,紅襪隊就有可能爭得冠軍。這份帶有同情色彩的情感連繫,是紅襪隊品牌的基礎所在。而新經營團隊在接手之後,更進一步透過三個方法,加強球迷對紅襪隊的這份情感:

1. 從球隊下手。新經營團隊僱用一流的球員,將球隊升級到冠軍級水準,球隊能夠贏球,自然就比較容易吸引球迷來看球。此外,新經營團隊也鼓勵行銷人員突顯個別球員。與嚴謹企業化的洋基隊不同,紅襪隊的球員可以留長髮和鬍子、行徑也能具有個人風格,球隊等於在創造偶像,讓球迷有明星球員可追。

2.從地點下手。波士頓的棒球場已經是高齡九十三歲的老球場,而且是大聯盟中最小的球場,但是因為球場已經成為紅襪隊品牌的一部份,是當地的一個觀光地標,所以新經營團隊決定不興建新球場,而是活化舊球場,同時留住了老味道(例如,球場的左外野牆名為「綠怪獸」,是球迷所熟知的,新球場無法重建這個大家共有的記憶),也注入了新商機(例如,場內新設咖啡廳形態的觀球區,場外則建起了購物中心,讓觀看球賽更具娛樂性)。

3.從經驗下手。新經營團隊刻意製造美好的觀賽經驗,讓球迷覺得觀看球賽很值得,不管紅襪隊贏或輸,都會想再回來看。例如,現在紅襪隊在每場比賽之前,都會從觀眾席中挑選出一位兒童來開球,讓更多家庭帶著難忘的經驗回家。

有論者認為,紅襪隊在贏球之後,因為褪去了傳奇色彩,對於球迷的吸引力會減低,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來,無論贏球輸球,新經營團隊都已經打造了一塊賺錢的招牌。


@EMBA世界經理文摘

11.06.2005

Innovate @ 在沙漠裡開毛皮店

美國Kinko’s影印連鎖店的創辦人歐法拉(Paul Orfalea),小時候就被診斷為有識字障礙,小學二年級時還曾經留級。

一九七○年,當歐法拉就讀於南加大時,因為他的閱讀跟寫作能力都不好,所以在團體作業中,他往往都是跑腿的人,專門負責買咖啡和影印報告。有一次在影印店中,他觀察店中的學生大排長龍,都跟他一樣焦急地等著影印上課要交的報告。當時他決定開一家影印服務店。歐法拉很快地把這個創業點子實現。由於他女朋友就讀的大學附近,沒有任何的影印店,他便選擇在那所大學旁,租下一個只放得下一台影印機的小空間,並且租了一台影印機,開始提供一張美金零點四毛的影印服務。

當時幫歐法拉簽下貸款保證的父親認為,影印服務的價錢如此低,這家店不可能會成功。他對歐法拉說:「這家公司成功的機率,跟在沙漠裡開毛皮店一樣小。」

結果,歐法拉的那家店不僅成功了,而且還成為了Kinko’s影印王國。Kinko’s去年被聯邦快遞(FedEx)購併時,在全球共有一千二百家店,年營收二十億美元。

五年前就已經退休的歐法拉,在最近出版的新書「Copy This!」中,披露了他的創業經營心得。因為識字障礙,歐法拉學到了授權的重要性。從第一天開始,他就依賴員工操作影印機,他坦承,他從來就不會操作任何一台的影印機。他說,據調查,八成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比主管聰明,歐法拉一直相信這是事實。他表示,太多主管以為事事都要自己來,但是他學到「最好的生活方式是,跟別人分享責任,也跟別人分享喜悅。」

歐法拉喜歡走出辦公室,以前他會輪替出差到各店巡視,以及坐鎮在總部的時間。他認為,走出辦公室有兩大好處:第一,留空間讓員工獨立。歐法拉說:「展現你對一個人信任的最好方法是,不要去管他。」歐法拉常常不在總部後,員工逐漸習慣自己想辦法把工作做好。有時當他返回總部時,他會覺得自己有些多餘,因為公司不需要他就能運作得很好;第二,歐法拉覺得,走出辦公室讓他抽離了日常的瑣碎工作,有空間獲得一些靈感。

歐法拉認為,站在櫃檯後面工作的那些員工,才是公司真正的英雄,沒有他們,公司就什麼都沒有。員工是否在乎他們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因為公司最重要的關係,存在於顧客與員工之間。當顧客走進店裡,覺得焦慮或困惑時,是員工解決了他們的問題,而不是CEO。

歐法拉相信,他不應該擋住員工的路,他說:「我太太為管理下了一個最好的定義,她說:『管理的目的是消除障礙。』」

@ EMBA世界經理文摘

Business @ 微軟、雅虎聯手占領即時通訊市場

傳統電話公司備受威脅

為阻擋Google勢力坐大,雅虎(Yahoo!)和MSN搶先結盟。兩大陣營對打,最後被「颱風尾」掃到的,卻可能是全球電信產業……

十月十二日,雅虎跟微軟宣布明年第二季,雙方即時通訊軟體將可互通。屆時,MSN和Yahoo! Messenger使用者只要用同一個帳號,就能看到另一系統的朋友是否上線,也可以互傳表情符號、互通簡訊,兩邊的用戶也可以互打網路電話。

雙方合併後的全球使用者約二億七千五百萬人,比美國加日本的上網人口還多。這個意義就像原本不能互相通話的行動電話公司,不但合作成一個全世界最大的用戶網,還推出網內互打免費的新功能。

但這兩家業者為何突然互相擁抱?JPMorgan分析師Imran Khan認為,這是為了在Google節節進逼的壓力下,保護對雙方都極為重要的即時傳訊業務。

八月,Google剛推出即時通訊軟體Google Talk,雖然其在全球市占率不到百分之一,但Google正積極和有線電視業者通訊廣播(Comcast)商討一起入股美國線上(AOL)的事宜,讓同業壓力倍增。因為,美國線上豐富的線上內容,加上Google的搜尋服務、通訊廣播公司的高速網路結合,很可能動搖MSN和雅虎在美國市場的地位。

譬如,美國線上的即時傳訊軟體在美國擁有五千萬用戶,遠比MSN和Yahoo! Messenger在美國各擁有的兩千多萬用戶高得多,一旦Google成功收購美國線上,就能整天「黏住」五千萬的美國網路用戶,把自家的搜尋、郵件服務,一起攻進廣大用戶的電腦螢幕,翻轉遊戲規則。

欲收購美國線上 Google動作引發關注

由於Google Talk已有網路電話功能,為阻擋其勢力坐大,微軟立刻購併以發展網路電話技術聞名的公司,雅虎也在八月推出附有免費網路電話功能的新即時通訊軟體,雙方互通後,全球使用人數超過美國線上,讓美國線上想投靠Google的難度增加,殺傷力也降低。

不過,網路公司的戰爭卻可能掃到全球的電信產業,因為這將加速網路電話的普及,到明年第二季,重要的即時通訊軟體,包括Google、MSN、雅虎、Skype、甚至騰訊的QQ,都會提供網路電話服務,能用電腦免費打網路電話的人口將超過三億二千萬,深入歐美市場,衝擊傳統電信市場。

就以Skype為例,今年六月,用Skype打出的電話時數,已經超過一百億分鐘,代表近二十五億美元的收入從電信公司的口袋裡消失。而Skype從零到十億分鐘,只花了十一個月,從十億分鐘累計到一百億分鐘,成長十倍也只多花了十一個月,甚至有人預估,再過十一個月,Skype的累積服務量,將有可能再成長十倍超過一千億分鐘。

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的資料指出,二○○三年的美國全國的通話量,也不過才一千六百六十六億分鐘。而且,羅格森也表示,未來不排除在電腦對電腦網路電話服務穩定後,推出電腦連接一般電話的服務。MSN和Yahoo! Messenger,加入戰局後,勢必讓更多通話時數從電話公司手中消失。


@林宏達 / 商業周刊

Business @ 休閒服務霸主,賣四百元襯衫累積千億身價


柳井正打造出日本第一的休閒服品牌,卻在事業高峰,親自破壞公司原有體制,準備歸零出發,向世界挑戰。


過去,日本人信奉:「出頭的釘子會被搥下去。」但在日本失落的十五年裡,有一群平民企業家,他們沒有顯赫家世與經歷,卻到處顛覆傳統,打破陳規,創造逆勢成長奇蹟。他們被形容為「出頭釘」,也是推動日本再起的民間力量。

柳井正,就是其中一支「出頭釘」。他靠著一件四百元的平價休閒服,打造出日本第一大休閒服王國,營收三千四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億元)。而他的身價也高達新台幣一千億,是香港思捷(ESPRIT)環球控股董事長邢李火原的一?六倍。

十月六日中午,東京銀座,Coach、愛瑪仕旗艦店等精品店附近不遠,一幢顏色淨白、設計典雅的服飾店正籌備開幕前的走秀,亮麗櫥窗吸引行人目光,「這裡何時開了一家CHANEL(香奈兒)?」拎著購物袋的年輕女子疑惑,「咦,這是UNIQLO!」

UNIQLO,一件襯衫不到四百元的休閒服品牌,旗艦店卻矗立在這個每坪店面租金高達新台幣一萬元的昂貴地段。站在店前的柳井正神情嚴肅,檢視著這個跟過去倉庫風格迥然不同的新店面設計。

過去兩個月來,他祭出產品多元化、店面大型化、國際化的展店策略,除了產品樣式多元化,自己更馬不停蹄到南韓、倫敦、美國、香港、巴黎,主持開店儀式。這一天,他趕回東京,主持全球戰略核心——銀座旗艦店的開幕,「我們要透過這裡,向全世界發送訊息。」柳井正在銀座開店,廣告和宣傳意義,顯然大於實際的營運獲利考量。

不隨波逐流,是柳井正的風格。一九八四年,日本經濟還處於繁榮盛世,經濟成長率達三.九%,是連續四年中最好的一年,他卻選擇跳入平價休閒服的市場,強調物超所值、讓客戶自由選購的概念,顛覆市場,開店就造成轟動,上門的顧客多到必須實施入店管制。

在景氣劇降時,一年開三十家分店

但拓展分店時,他卻碰到資金籌措的難題。當時,日本法律對創業者並不友善,總計高達六○%的法人稅、事業稅、地方稅,再加上必須保留前一年度的一半的納稅額,導致企業的年度獲利有九成被卡死,無法用於支應快速擴張。

到一九九一年,日本景氣往下急墜,經濟成長率從前一年的六%,驟降到二.二%,沒有背景,又缺少抵押品的他,無法從銀行得到融資。只有推動公司上市,才能取得需要的營運資金。為了達到快速上市的目標,他設下每年新增三十家分店,三年後總店數破百,然後申請上市的激進策略。

當召集員工說完未來目標時,全部人大吃一驚,「不可能!」每個員工心裡浮現大問號。當時日本景氣急速降溫,已經陸續有企業撐不住倒閉,若在此時逆勢擴張,一旦失敗,公司也只有關門一途。

「要替自己設定高目標,如果只求安定,成長必然停滯。」柳井正堅定的回應員工的疑問。他並畫出,公司要「每三年成長為原來的三倍」的目標。

拒絕安定成長,也勇於承認失敗

柳井正認為,日本中產階級獨特的集團主義傾向,總認為「快速成長不好」、「安定成長才是正途」,尤其景氣變差時,更是惶恐謹慎,深怕犯錯。但他卻認為:「安定才是風險」、「不成長跟死了沒兩樣」。

但是,為上市而衝店數,連平常往來的銀行卻開始猶豫,拒絕他的融資,甚至勸他不要再開新店,好好以穩定經營的方式來管理公司。

「莫名其妙,」柳井正說,認為自己借錢繳利息,跟銀行是商業往來關係,但當時的銀行借錢給企業,卻擺出高姿態,只要企業聽話,當經營不順的時候,就能獲得銀行金援。

這種銀行與企業切割不清的曖昧關係,在不景氣後期,特別是在亞洲金融風暴後,最終拖垮了日本的銀行業,結果銀行一收手,長期倚賴銀行,早已失去自主經營能力的企業,一個個走向倒閉的惡運。柳井正反而一路披荊斬棘,不斷壯大。

當然,積極擴張過程中,也難免失敗。但柳井正和一般日本企業家不同的是,他勇於承認失敗,他初次在倫敦拓點、設立安全蔬果連鎖店等重大計畫,都不成功。不過,一旦發生實務未達設定目標,他不會抱著再等等看的僥倖心,而是迅速止血療傷,避免傷口擴大。

柳井正的成功關鍵在於提供低價格、高品質的產品,為了達到此目標,他將生產移到中國,只將設計中心留在日本。為了確保品質,他也將日本技術導入當地工廠,同時為了便於達到一致性的標準,他將一度膨脹到一百四十家的代工廠,縮減到約四十家。

這套生產與設計中心分離的方式,曾獲得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的讚美,呼籲日本企業應該向他學習。

不講究資歷輩分,只問實力至上

柳井正敢拚、不怕失敗的根源,來自他對企業經營的理念,原本就與日本傳統思考背道而馳,傳統日本觀念相信,企業是存在的實體,只要能擠進企業,安穩工作,自然就能跟著成長的神話。

柳井正卻認為,企業是無常的,無法永續經營的可能性很大,是因為先有了商業機會,創造出熱門產品,順利集資,因此有了企業存在的必要,一旦這些條件消失,企業可能轉瞬瓦解。

因此,當日本企業還在講究排資論輩、重男輕女的時代,柳井正在人事管理上,已經採取完全的實力主義,男女平等,員工年輕而有活力,平均年齡僅三十歲。年逾四十,剛到公司未滿一年的行銷經理內田文雄,已是少數高齡員工,他的直屬上司比他年輕將近十歲,而擔任執行董事兼營運本部長的若林隆廣,不過三十七歲。

高齡五十六歲的柳井正,三年前原本以年歲漸高,無法全力衝刺,而將營運長職位交卸,準備逐步淡出,但三年下來,公司營運卻未達他設定的高目標,因此他又回鍋,並毫不避諱地直言,「我要找的不是有受薪階級心態的經營者,而是有創業性格的經營者。」

不過對於親手挑選的繼任者未達目標,柳井正也相當自責,並有深刻體悟,「失敗不是問題,沒有人承擔失敗責任才是問題,」為了再次創造三倍式跳躍大成長,他重回第一線,將這家營益率還在一九%高水準的公司,進行組織大改造,並設下重賞嚴罰的新獎酬制度,「要讓接班人在成功時,也能享有跟創業者一般的高報酬。」

十五年不景氣,將許多企業埋入歷史煙塵,連山一證券、SOGO百貨等知名企業也難逃厄運,但UNIQLO卻從二十九家,成長到突破六百五十家,營業額從七十二億日圓,飆高到二○○四年的三千四百億日圓。

這家活力充沛的公司,僅使用一千八百位正職員工,這位以嚴厲著稱的創業家,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卻表示用人還太多,希望要再精簡。

從西日本出發,在日本不景氣時,征服了全國,雄心萬丈的柳井正並不因此而滿足,在太陽再起之日,他已許下挑戰世界的雄心,目標每年至少新開二十家店,二○一○年挑戰一兆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千億元)營業額的目標。

銀座旗艦店開幕這一天,代表這位日本休閒服霸主挑戰世界的起點,他強調推動組織徹底大改造,是因為如果沒有回歸原點重頭開始,公司就不能邁向更高的層次,而想達成全世界都有UNIQLO的高標準,柳井正說,「我們需要十倍的改變。」


柳井正小檔案

出生:1949年
學歷:早稻田大學經濟系
現職:Fast Retailing董事長兼執行長
經營成績:1972年接手營業額1億日圓的家業,去年達3,400億日圓,並打造出日本休閒服第一品牌UNIQLO
經營理念:安定才是風險,不成長跟死了沒兩樣

@林正峰

News @ 不再紙醉金迷 上海薪資急追台北

歌姬周璇一曲「夜上海」,一九三八年起傳唱至今,然而上海人已經不再如同歌詞所說的那般胡天胡地,在跳躍發展的經濟當中,上海人必須積極才能生存,反觀台北人,儘管所得水準仍高,但似乎也在貧富差距擴大的無奈之中,逐漸失去動力。

上海,中國大陸最具代表性的經濟金融重鎮,展現中共經改成果的光鮮櫥窗,承襲三○年代炫幻迷醉的魅惑光影,添加網路世紀高速動感的脈衝能量,宿命般的,再一次成為全球目光投射的焦點之一。十里洋場今勝昔,終究是個不甘寂寞的城市。

海峽彼岸,台北,車水馬龍人行匆匆,街道繁華如常,標高五○八米的金融大樓昂然矗立,高度遠勝上海地標「東方明珠電視塔」,像是驕傲宣告著台北城的經濟力量依然旺盛。然而,台北人並不因此降低對於上海的神往,根據調查,超過三成的台北上班族表示,若有機會,願意前往上海發展。

但是,台北人,你懂上海嗎?

台北人,你必須懂上海

二○○三年底,錢雜誌與知名市調機構蓋洛普徵信公司合作,進行第一次的「兩岸理財大調查」,深入瞭解台北人與上海人在財富、職場、薪資、投資、消費、理財、金錢價值觀等等面向的相對差異,時隔約莫兩年,本刊在今年十月間再度委託蓋洛普公司進行第二度兩岸理財調查,在相似的調查層面、相同的訪談深度當中,我們再次窺探了這個經改櫥窗的後台,進而發現台北與上海之間的真實落差。

某種程度上,這相當於是一次兩岸經濟首善之都的基層競爭力調查,從政府積極打造台北成為區域金融中心的角度來看,這份調查像是深入對手核心的報告;從產業無國界的全球化角度來看,這份調查讓你瞭解自己在華人職場的定位與機會。無論你是否有意搶攻上海灘,你都必須懂上海!

台北薪資水準明顯較高

要比誰有錢,台北人的確可以驕傲!在這次調查的受訪者基本資料當中可以看出,台北人的普遍收入水準仍然明顯高於上海,數據顯示,超過五成的台北受訪者,年收入達到五○萬元台幣以上,而在上海,有五六%以上的受訪者一年收入不到六萬元人民幣,看來,即便上海生活給人光鮮亮麗的刻版印象,但多數上海人的一年收入,還不到多數台北人的一半水準。

不過,上海人收入遠遜於台北的狀況,並不能百分之百的全然作為兩地經濟強弱指標。「我們曾經考慮前進上海」自一九九三年轉進深圳的錦隆紙品經理呂紹榮表示:「不過,當地的人事成本實在不低。不能只看薪水,還要看到業主必須負擔的高額社會保險金」,他指出,大陸目前的社會保險金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算一算,業主為每個員工提撥的保險金,至少會是薪資的三成比重。」至於上海,「比率更是接近四成!」

或者可以說,在社會保險制度上,上海似乎還保有了一定程度的社會主義精神,以高於資本主義的標準,強調社會公平原則,這些成本,牽制了上海人「真能放進荷包裡」的實質收入。令人驚訝的是,或者應該說,令台北人值得警惕的是,即便是在高額的社會保險成本之下,上海上班族的加薪幅度,仍然遠高於台北。

上海加薪幅度超越台北

從「過去一年調薪幅度」的調查來看,去年有調薪的台北人當中,七七?五%所享受到的調薪幅度都在一成以內,調薪幅度小於五%者,更是達到五七%。而在同樣的調查項目當中,過去一年薪資有所調整的上海上班族當中,調薪幅度低於一成者約佔三四?五%比重,比例明顯低於台北的七七?五%水準。如果進一步觀察調查數據,會發現台北的受訪者過去一年竟沒有一位調薪超過三成,而在去年薪資獲得調整的上海人當中,則有超過一成比重的受訪者,其薪資調幅高於三○%。

這個數據十分貼切的反應台海兩岸近年以來的經濟成長狀況,上海人或許不比台北人有錢,但是,「從薪資成長的幅度來看,上海人正在急起直追」,這可說是台北與上海之間薪資環境的基本差異。如果用股票來比喻,台北像是一檔營運穩健的大型股,而上海,則像是一檔正在高度成長的小型股。

大型股的好處是穩,缺點是欠缺爆發成長力道,反觀小型股,成長潛力可觀,獲利機會無窮,但風險也就相對較高。事實上,這就是台北與上海職場環境的重要分別。在接下來的調查數據當中,你會愈來愈清楚的看到兩地職場的不同輪廓。

上海人愛拚才會贏

首先,雖然上海人的調薪幅度高於台北,但就調薪的普及率來看,台北仍然略高於上海,過去一年以來,有將近四五?五%的台北上班族獲得加薪,而上海則為三六?六%,也就是說,在台北,雖然加薪的速度令人失望,但你至少能像投資一檔股性牛皮的大型股一樣,每年多少增加一些收入水準,而在上海,你獲得調薪的機會相對稍低,但只要努力掙得認同,就能享有高水平的加薪幅度。

「愛拚才會贏!基本上,這就是上海目前的職場環境。」在上海從事人才培訓事業的吳壽仁,用早期寶島歌王葉啟田的一首「愛拚才會贏」,作為上海當前職場環境的註解。今年年初,吳壽仁被派駐上海,擔任美國領導管理發展中心(LMI)的中國總部營運經理,在對上海工作生態環境進行了將近十個月的觀察之後,他對當地職場有了深刻體認。

「環境使然,上海上班族的工作態度真的滿拚的。」吳壽仁表示,上海最近幾年是呈現「跳躍式」的成長,然而,相較於商業活動的超高速度成長,制度面的升級速度則是明顯落後,即便國外企業引進制度,又得面臨語言、文化、習慣的差異衝突,於是,當前的上海,急需人才,這會引發兩種影響,第一,你要在這裡工作,就得積極的自我提升,成為符合需要的人才;第二,只要你是企業需要的人才,企業給你的加薪幅度就絕不手軟。

不夠積極難以生存

另一方面,上海的生活水準不低,要在這裡生活,也得仰賴一定程度的薪資水準,「所以,我身邊不少上海本地的朋友,都會主動進修,自我升級,因為要肯拚才會贏,要肯拚才能在這裡生活啊!」吳壽仁表示。的確,不夠拚就不能生存,從上海的調查數據來看,「待業中」的受訪者比重低於台北,但這些待業的青壯年當中,找工作找了一年以上的,佔了七成之多。

「夜上海」這首老歌有句歌詞:「華燈起,車聲響,歌舞升平」貼切形容上海人的紙醉金迷,如今情況或許仍然如此,上海人終究還是保有一些天生的優越感,食衣住行處處講究,但是另一句歌詞:「胡天胡地磋跎了青春」,或許就有修正的必要了,看來,經改之後的上海如夢初醒,對於多數在此打拚的上班族來說,沒有時間可以磋跎,積極的態度取代了胡天胡地。

台北勞工多未加薪

相較之下,台北上班族的態度就似乎顯得被動一些。「在我看來,台北這邊的制度比較完善,所以台北人感覺上是在一個設定好的軌道上工作,不用忙著給自己多找事兒做。」經常輪派駐點台北的大陸中央電視台記者孫岩峰,提出她的觀察,在她看來,「制度化」,是台北人顯得相對被動的主要原因,「以加班這檔事兒來說吧」孫岩峰舉例:「要台北人加班,可以,但是一定要有加班費,這是制度。」但在大陸的商業城市裡,比較沒有這種制度觀念,「主管要求加班,也就悶著頭的加了吧!如果事後還有加班費可拿,員工會覺得是這個領導的心特好,而不會想到什麼制度問題。」

不過,除了制度化的原因之外,職場底層員工的無奈感,或許也是造成台北上班族有心無力的原因之一。根據台北部份的調查數據,身份屬於公司主管的受訪者,獲得加薪的比重達到四八?五%,身份為白領階級者亦有四七?五%,兩者獲得加薪的機會均高於四五?五%的整體水準,至於代表職場最底層的體力勞工,則過去一年有七成的受訪者未能獲得薪資調整。

台北人拚死也難贏

若將這個薪資調整的調查進一步加以交叉分析,會發現貧富差距問題更加明顯,年收入在一百至一五○萬元的台北人,過去一年有五二%的比率曾經加薪,而年收入在一五○萬元以上者,更有接近七成的薪資獲得調整,相反的,年收入不到三○萬元的受訪者當中,則有高達七六%的薪資水準不動如山。至於上海的情況,收入最高等級者約有三二%得到加薪,年收入在六萬至十萬人民幣者的加薪機會最高,而年收入不到六萬人民幣的中低層勞工,至少也有三成以上的機會獲得薪資調整。

相對之下,台北人似乎是「愈有錢的愈會加薪,愈窮的愈沒指望」,這是一個貧富差異擴大的趨勢,一種「不均」的問題。如果說,上海的現況是「愛拚才會贏」,那麼,台北的情況就令人聯想到搖滾天王伍佰的一句台語歌詞:「敢是我的命像一支草,安怎打拚攏無比人較敖。」職場底層勞工就算再怎麼拚,也難有出頭天啦!

@楊紹華-
錢MONEY

Think @ 認清自己!是達到非凡成功的第一步!

你曾讀過幾本自我成長的書?你參加過幾場激勵人心的演講?在讀完自我成長的書或聽了激勵人心的演講後,你可能覺得像一個新生的人。但過了幾個禮拜,你又回到以前的習慣,你所想要的改變從未發生過。你覺得很挫折,或許覺得自己是個徹底的失敗者!但其實問題在於你有沒有認清自己!

四種不同類型的人:你屬於哪種類型?

當討論到不同層級的成就時,我觀察到有四種不同類型的人,分別是漂流者、實行者、成就者與超級成就者。

漂流者(Drifters):這些人像是河流上的竹筏過著生活,完全依賴河流的帶領。他們只發揮漂流在河上所需要的努力與創造力,不多也不少。這是成就者中的最下層,我相信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年人屬於這類。

實行者(Pursuers):這些人想要設定自己的目標並實踐夢想。雖然他們也達到一些夢想,但是卻不是所有的夢想。他們缺乏達成偉大或非凡結果所需的知識、資源、有效的策略及重要的技巧。我相信這一層級的成就者,大約佔成年人中的百分之二十五。

成就者(Achievers):這些人也設定自己的目標,並且不管河流的流速仍堅持自己的目的地。他們在個人與專業的領域設定重要的目標,並且不停止實踐這些目標。但是他們很少達成非凡的結果,因為他們的策略侷限在傳統的智慧,而且很少跨出那個框框行事;他們不會運用對於達成非凡成果很重要的策略、技巧及技能。第三層的成就者,代表成年人頂端的百分之二十四點九九。(如果你在計算,加上這層的人數,前面三個種類的人數佔百分之九九點九九。)

超級成就者(Superachievers):這些人完全離開河流,他們使用一套策略與技巧,使自己能夠追求及實現專業領域,或生活中非凡的成果與不可能的夢想。他們不想要有任何侷限;藉由應用超級成就的策略,他們不間斷地在任何領域成就非凡的成果。因為他們已經學會應用這些策略所必須的技巧,這些技巧已變成他們的習慣。好消息是,所有這些重要的技巧是可以學習的。這一層的人,代表著成人世界中頂端的百分之零點零一。你可以透過學習這些策略與技巧,並開始在日常生活每一個重要的領域上運用它們,便可以容易地從漂流者、實行者或成就者進階到超級成就者。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大學畢業後的前六年,一直是漂流者的身分,僅在短短的一年中,我便成為超級成就者。

在每一個指導的課程中,我將提供一個像上面一樣並列的圖表作為參考。我會用圖表來比較漂流者、實行者、成就者與超級成就者之間所使用不同的策略與行動。你可以看出自己落在哪一個範圍,然後你會學習到需要做些什麼,才能進入超級成就者的策略、技巧、態度或行為。請記住,我從高中畢業後的頭10年和史蒂芬˙史匹柏的頭10年之間的不同在於,我做了大多數人所做的事,而他則做了超級成就者所做的事。一但我開始實行超級成就者所做的事,我也開始經歷史蒂芬每日所經驗的精采成果的生活。


@富爸爸